服务热线
400-115-2002
继《中陶三人行》直播栏目的特别栏目第Ⅰ季——《破卷谈》大获成功后,中国陶瓷网于2025年推出了特别栏目第Ⅱ季——《创新谈》。本栏目以“陶瓷行业思想盛宴·创新加油站”为定位,致力于“寻找创新之道,促进行业发展”。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名单。该榜单的评选体系全面考量了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能力等,目前已有多家陶企成功入选。
在此背景下,4月1日,中国陶瓷网《中陶三人行·创新谈》第4期特邀淘陶泳池砖董事长胡润甲做客直播间,与中国陶瓷网总经理/陶瓷行业战略营销策划人刘石、中国陶瓷网媒体中心总监/资深媒体人邹思进一起,以“专精特新陶企如何凭创新破圈?”为主题展开思想碰撞。
邹思进:“专精特新”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特征的中小企业。很多营收、税收规模比较大的陶企甚至部分头部陶企都入选了“专精特新”企业,但实际上它们在规模上早已超越了中小企业的范畴,在“专”和“特”这两个特征方面并不太符合,只是在“精”和“新”两个特征方面比较符合。
在我看来,由于陶企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的创新主要依靠上游色釉料企业和机械设备企业,因此产品品类本身和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并不足以支撑“专精特新”特征,只有坚持聚焦和深耕细分领域并养成了专注、专业能力的陶企,才是陶瓷行业真正的“专精特新”企业,才有可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价格内卷。
按这个标准来看,我认为陶瓷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应该对应细分品类陶企,比如淘陶泳池砖、简一大理石瓷砖、费罗娜水泥瓷砖等等。而大型陶企产品多为全品类,虽然其中的部分产品也可能涉及细分领域,但基本上不会单独成立一个品牌来运营,专注、专业要稍逊于“专精特新”陶企。
刘石:提起“专精特新”,难免就会联系到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其实定位理论只是基于心智的品类创新,它是指营销端的;而专精特新是一个大的范畴,包含生产、技术、组织、模式、营销等各种生产要素,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更适合用波特的竞争战略来解释,其三大竞争战略是指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或专一化战略,专精特新企业就是属于后两种战略。
至于陶瓷行业的“专精特新”,我们通常基于定位,把那些做品类创新的企业称之为“专精特新”陶企,当然它也是一种显性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太狭义了。基于创新形成的资源重组、生产要素重新分配,形成企业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都可以算是“专精特新”。
胡润甲:什么陶企才称得上“专精特新”,我认为应该分三个视角来判断。
第一个是用户的视角。比如我是用户,我觉得这个产品是针对我的需求而开发的,它特别适合某个人群,能针对性地解决某个人群的痛点。在用户的视角,它就属于“专精特新”。
第二个是政府的视角。这个企业做的某个系列或某几款产品,可以解决当下社会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说能解决环保的问题,解决碳排放的问题。在政府的视角,它也属于“专精特新”。
第三个是企业的视角。细分赛道的企业也会有竞争对手,从竞争力来看,企业自身比同行专在哪里?精在哪里?特在哪里?新在哪里?站在企业的角度,“专精特新”并不仅仅是官方授予的荣誉称号。
陶企只有通过以上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专精特新”,创新才是能够更加落地。
刘石:去年我们做了10期“破卷谈”直播,不少嘉宾都提到品类创新算是一个不错的破卷思路,“小品类”往往可以撬动“大市场”。纵观整个建陶行业,还存在哪些市场空间很被看好的小品类?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思考一个问题:品类是怎么诞生的?
品类创新是定位理论的核心,而定位理论是基于消费者心智的营销理论。所以,其实任何品类创新,一定离不开消费者也就是人,是基于人的需求做品类的寻找的。如果找到一个品类,压根消费者就不认可、不买单,不是基于消费者真实的需求,那这个品类一定推不动。所以,我们要基于消费者需求,或未被满足的需求寻找定位。
除了看是否满足消费需求,我们还需要思考这个品类能否为消费者带来空间解决方案。众所周知,瓷砖是一个半成品,消费者购买瓷砖,不是为了买一片砖,而是买一个空间解决方案,是一个整体装修任务中的空间场景。只有明白了这两个逻辑,我们才能去判断一个品类的市场空间值不值得被看好。
邹思进:除了用量最大的适合室内的地砖和墙砖,陶瓷行业还有马赛克、地铺石、外墙砖、瓦片、泳池砖和发泡陶瓷等小品类产品,对于它们其实我都比较看好。就我个人理解,马赛克、地铺石、外墙砖、瓦片这几个领域参与竞争的陶企比较多,泳池砖和发泡陶瓷这几个领域参与竞争的陶企相对较少。当然,陶企能不能在这些领域活下去并取得持续发展,并不是看赛道拥挤不拥挤,而是取决于自身的经营能力。
胡润甲:陶瓷行业墙地砖领域延伸出的品类,很多是基于生产的工艺、规格,或者某种装饰风格,比如我们常说的瓷片、瓷抛砖、仿古砖等等。但是我个人觉得,每个细分品类都应该有一个对应的场景化标签,和使用的场景去画等号。
例如前面说的地铺石,它对应标签是室外、庭院;马赛克这个品类,对应的标签是镶嵌艺术。我再举几个例子,日本的伊奈就是专注于阳台砖品类,他们对于这个空间场景做得非常成熟且具有特色;而淘陶专注于泳池砖领域,一个泳池可能会用到十几块产品,所以我们做的不单单是一片砖,而是一个产品组合的概念。专注于某个特定的场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就是我对于细分品类的理解。
刘石:据我所知,胡总您一开始也是从事墙地砖品类的,为什么后来创业会瞄准这个“泳池砖”赛道?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过去这些年泳池砖市场发展的一些变化?
胡润甲:接触泳池砖这个品类实属偶然。当时我还在另外一家企业任职,恰逢中国申奥成功,于是我们老板给我委派了一个任务——公关北京奥运会场馆的项目。当时公司给我的权限很大,只要能为北京奥运会场馆添砖加瓦,产品免费支持都可以。可哪怕我做了再多努力和尝试,最后人家还是采用了进口的产品。
这件事情给我的打击非常大,后面我不断复盘和总结其中的原因,发现国内的泳池砖和国外同行差了一个巨大的level。这个差距并不是指工艺技术层面,主要体现在认知上的鸿沟、标准上的空白。当时国内厂家理所当然地认为泳池砖就应该是蓝色的,实际上我们到水立方看看,人家是泳池砖是白色的;当时国内厂家觉得陶瓷砖只要达到国家产品标准就OK,实际上泳池用砖还需要符合体育竞赛的标准和参数,甚至需要考虑到场馆水处理等问题。
经过种种分析,我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只有自身清楚差距在哪,才能弥补这个差距,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中越来越专业化。不仅如此,淘陶泳池砖比进口的产品还具备服务的优势,不同于做国际贸易的建材商,我们都是长期泡在工厂生产线的人,对于客户的需求我们能做到快速响应,针对客户的痛点能做到及时调整。
2008年至今,泳池砖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国内高端场馆基本是采用进口的产品,如今国产泳池砖已经占到相当高的市场比例,就连杭州亚运会、成都大学生运动会的跳水/游泳比赛场馆,也都采用了我们的产品。
刘石:我们说的专一化战略,是指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淘陶泳池砖就是集中化或专一化战略的典型。而且成功找到某个细分市场,并不代表一劳永逸,淘陶泳池砖还不断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创新,推动工艺技术的设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们常说,每一个新生赛道都需要“开荒”,有些“先驱”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先烈”。淘淘泳池砖究竟是如何确保自己能喝到头啖汤之余,建立起竞争壁垒,持续保持领跑的?
胡润甲:你说得没错,企业发展要适度领先。我并不认为世上会有完美的产品和完美的商业模式,初创企业最忌“完美思维”。淘陶泳池砖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坦诚的,在确保不会伤害客户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允许自己存在一些小缺陷。永远有持续精进的动力,是淘陶泳池砖没有成为“先烈”的关键。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证自己先跑起来,保持一定的速度,先热身再领跑。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说的是日本的车企,他们的产品研发可能已经更新到了第十几代,但是上市的产品还是第三、第四代。这说明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时刻准备着,虽然我们已经筹划了十几步,但都是为了当下更好地迈出这半步。例如淘陶泳池砖一直在研发的一种替代溢水沟的方案,方案已经做出来了,我们也没有第一时间就上市并推广,时机合适一切才能水到渠成。
胡润甲:实际上在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并没有像传统瓷砖品牌一样去招经销商、开专卖店。一方面是当时国内的建材商对于泳池砖这个品类并不熟悉,产品给到他们也不一定知道怎么做;另一方面是泳池砖不同于墙地砖,不需要经销商大量囤货,也不需要门店用大面积空间展示。所以从最开始,我们就是走不寻常的路线,绕开了经销商这个渠道。
当时恰好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黄金时代,我们便以全网营销和优化推广为切入点,不少工程客户通过网络找到我们。凭借工程渠道,淘陶泳池砖成功收获了第一桶金。此后,我们还和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参加展会、入驻设计院材料库等等,进一步拓展海内外的业务。所以并不是说我们不做经销商渠道,而是基于当时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做出的取舍,在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后,我们现在也逐渐开始对外招商,对于合作客户,我们始终保持着开放共赢的态度。
刘石:正如胡总所说,渠道不同,营销模式就不同。这几年陶瓷行业出现一个趋势,有的陶企专注酒店项目,有的专注医院、康养项目,说明细分品类的市场也是在不断分化,而且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就泳池砖而言,这个品类未来还有哪些创新的空间?
胡润甲:我们内部经常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简单举几个例子。
比如产品防滑标准这块,中国的瓷砖防滑检测标准主要是用0.5、0.6、0.7的防滑系数;这几年标准也在逐渐丰富,比如澳标的摆锤法(P1、P2、P3),德标针对室内泳池的赤脚斜坡法(A级、B级、C级),还有针对室外场所的穿鞋斜坡法(R1、R2、R3)。在欧洲国家,他们针对不同场所使用材料的防滑系数是有明文规定的,而中国目前还不是很详细,这恰恰是陶企未来发展的机遇。
还有一个增长较快的市场空间,就是国内的私人泳池。例如浙江莫干山、广西阳朔、广东惠州、海南三亚等等地方的独家别墅、民宿酒店,都会带有私人泳池,我们也叫网红泳池。目前为止,国内业主对泳池的审美还是欠缺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还有待提升,这个市场未来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第三个机遇是泳池的边缘系统。这一点可能做外贸的会比较熟悉,在国外泳池的边缘系统被分为很多种,它们适用于不同的游泳场所。例如威斯巴登系统适用于理疗池、圣莫里茨系统适用于无边际泳池、芬兰系统适用于适用于比赛池等等,未来国内市场针对泳池边缘系统研发的产品也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胡润甲:创新的对于每一个向上发展的企业来说,就像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必须要去做的。任何创新都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结合客户的需求,和客户走的近一点,更近一点。要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并形成解决方案,推出一个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是陶企要脚踏实地去做的事情。
刘石: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驱动力,而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则为创新提供了聚焦的土壤和持续的动力。陶瓷行业要以专精特新模式为土壤,以创新为养分,共同培育建陶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未来,专精特新类陶企将在细分领域持续释放创新动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邹思进:唯有创新才能破万“卷”。创新要“勿以善小而不为”,中小陶企业如果从创新着手,聚焦细分市场需求,做细、做精、做专产品和服务,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市场。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