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环保风暴下的陶瓷行业巨变!陶企要么转型,要么淘汰?

环保风暴下的陶瓷行业巨变!陶企要么转型,要么淘汰?

2025-04-05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刘思桃 阅读:1479
0 27

2025年以来,又有多家陶企因环保问题被处罚,涉及排污超标、未能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等违法行为,处罚金额合计超40万元。

 

今年已有多家陶企因环保问题被“点名批评”

3月28日,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2025年3月行政处罚名单,其中,宜兴市万*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被“点名批评”。

处罚信息显示,宜兴市万*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墙地砖的生产,主要生产工艺包括:陶土-给料-拌和-真空挤出压制-切割-烧制-检验-包装-成品,搅拌工序配套袋式除尘设施处理后无组织排放,排污许可证要求原料的干磨、制粉、筛分、混合、配料等工序,均应采用封闭式作业,并配备除尘设施。

但该陶企接受现场检查时,一生产项目的搅拌工序正在生产,配套的布袋除尘设施因损坏无法开启,搅拌工序产生的颗粒物通过门窗无组织逸散,构成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和控制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违法行为。

该陶企上述行为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过无锡市生态环境局集体审议,鉴于其积极采取整改措施,主动消除或者减轻生态环境危害后果,决定减少法定罚款幅度,最终对其处以罚款5万元。

1月9日,遵义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2024年9月19日,遵义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依法对遵义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播州区鸭溪镇雷泉社区的一期年产560万平方米高档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及二期年产600万平方米高档内墙陶瓷砖生产线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陶企2024年9月17日在线监控数据显示二氧化硫折算浓度06时、08时、10时至20时超过《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新建企业带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50mg/立方米),排放数据最高值为103.616mg/立方米、数据最低值为50.505mg/立方米,共计超标13个小时,连续超标11个小时,排放日均值为60.9645mg/立方米。

此外,2024年9月19日,遵义市生态环境局委托相关检测公司对该陶企厂界开展无组织颗粒物监测,出具的监测结果显示其厂界下风向G2、G3、G4颗粒物项目分别超过《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标准要求0.454倍、1.688倍、2.12倍。

该陶企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1月3日,经遵义市生态环境局多次案审会审查研究,会议认为,其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调查取证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依法应给予处罚,但积极整改,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依据相关法规可从轻处罚,最终处以罚款28.6万元。

2月18日,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公开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信息显示,宣城利*陶瓷制品有限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有生产和排放大气污染物行为,但未按要求开展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参照《安徽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一条第五项和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将该企业上述情形认定为“未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另有相关证据证明,宣城利*陶瓷制品有限公司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对其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本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其中,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依法公开排放信息。监测的具体办法和重点排污单位的条件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的规定,最终被处以罚款3.8万元。

……

上文这些案例不仅彰显了环保法规的严肃性,也提醒陶企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否则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同时,部分陶企在被查处后积极采取整改措施,获得了从轻处罚,体现了执法部门既严格执法又鼓励企业整改的鲜明态度。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行业应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环保风暴席卷陶瓷行业,陶企要么转型,要么淘汰?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深入实施,各地政府正积极引导当地企业走向绿色发展道路。今年以来,已有福建、湖南、天津、安徽、贵州、云南等多地相继发布文件,开展2025年工业节能监察的相关工作,旨在促进企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速工业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进程。

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调查数据,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4亿至2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5%至2%左右。其中,建筑陶瓷的碳排放量占全行业近96%。

除此之外,国家2022年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提出,到2025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均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由此可见,建筑陶瓷行业和卫生陶瓷行业作为能耗大户,在2025年面临着严峻的“环保大考”,节能降碳任务紧迫。

为助推“双碳”战略的实施,各地政府对陶瓷行业的能耗管控逐渐过渡为“能耗+碳排”双管控。在此环保风暴下,陶瓷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低碳转型压力。

以广东省为例。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广东省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省内(深圳市除外)陶瓷(建筑、卫生)行业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被纳入2024年度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此次被纳入控排名单的企业共有258家。其中,新明珠、蒙娜丽莎、东鹏、唯美、冠珠、欧神诺、欧文莱、宏宇、简一、家美、将军、金意陶、惠万家、昊晟、冠星、宏陶、新润成、圣晖、金牌、强辉、能强、阳光、祥达、新锦成、中裕、兴辉、天纬、方向、协进、贝斯特等128家陶卫企业在控排名单内。

根据这个《方案》,建筑陶瓷行业和卫生陶瓷行业实行历史强度法,控排企业免费配额比例为95%,新建项目企业有偿配额比例为10%,计算方法中年度下降系数为0.98。2024年度广东有偿配额计划发放50万吨,于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两期竞价发放。


这意味着每一家陶企都将受到碳排放配额指标的限制,一旦超出指标,需通过交易购买碳排放配额才能继续生产,这无疑增加了部分陶企的生产成本和压力。在此背景下,环保已成为陶企的生死线,绿色发展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陶企要么转型要么淘汰。

然而,对于坚持绿色低碳、率先完成转型升级的陶企而言,通过节能降耗、减排降碳等举措实现生产优化,不仅能降低碳成本,还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彰显企业责任与担当。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陶企主动转型升级,发力绿色发展,包括欧神诺、蒙娜丽莎、马可波罗、东鹏、新明珠、宏宇、将军、简一、协进等多家陶企,以设备改造、能源升级、工艺创新、数智化转型、研发新材料等实际行动践行其决心和担当。

例如,3月31日,欧神诺瓷砖景德镇基地新建的大规模绿色智能化陶瓷砖F3号生产线正式点火投产,彰显了其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

据了解,该生产线是欧神诺自2024下半年起,耗资超3500万元在景德镇打造的全新生产线,日产能预计达3万㎡。欧神诺景德镇基地占地面积1200亩,是欧神诺打造的智能绿色工厂,拥有顶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以此擦亮智能智造的名片。实际上,很早之前,欧神诺便开始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进行绿色智造转型升级,并打造了多个在业内具有标杆价值的陶瓷绿色智能生产整线项目等。

蒙娜丽莎集团也是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领先者。截至目前,广东佛山、广东清远、广西藤县、江西高安四大生产基地均已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去年9月,蒙娜丽莎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这一系列举措均是蒙娜丽莎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转型,彰显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在环保风暴下,陶企正面临着转型和淘汰的抉择。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陶瓷行业的竞争将更加侧重于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那些坚持绿色低碳、率先完成转型升级的陶企,将在降低碳成本的同时,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