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2024年第一季度已经结束。这几天,陶企的老板、职业经理人们一边在忙碌中喘了口气,另一边开始对着前3个月的业绩陷入沉思。
今年的行业形势会不会比去年更严峻?这个话题从刚开年的时候就被受关注和热议,到今天,可能很多陶瓷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靠着吃房地产和人口的红利,陶瓷行业收获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但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如今只要上游的房企巨头打个“喷嚏”,下游的陶企就要跟着“感冒”。
想知道目前各大房企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看官们不妨动动手指,细细查阅其“体检报告”。
恒、碧、万
一个时代落幕
影视剧中的武林高手不管曾经多么风光,退出江湖的时候都是静悄悄地走,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恒大是与众不同的,它留下了巨额的债务。3月29日,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涉及重大诉讼及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等重大事项的公告。
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2月末,该公司涉及标的金额3000万元以上未决诉讼案件数量共计2147件,累计金额高达约5237.91亿元,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3203.05亿元,逾期商票累计约2041.25亿元。
而被称为“宇宙第一大房企”的碧桂园,这段日子也过得有些艰难。4月2日晚间,碧桂园在港交所发布了3月份未经审核的运营数据;同一日,碧桂园因延迟刊发2023年业绩报告而正式宣告停牌。
年报“难产”似乎在意料之中,背后原因还是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今年2月份,碧桂园单月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7.2亿元,而去年同期是248.5亿元,同比下降了85%。最新数据显示,公司3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3亿元,上年同期为250亿元,同比下降了83%。
同样面临地产开发业务收支不平衡情况的还有万科,公司接连遭到评级机构下调评级、投行下调目标价等困难。3月29日,万科举行业绩说明会,公布2023年实现利润121.6亿元,同比下降46.4%。为此,万科打破了31年的惯例,决定不分红,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更是带头降薪,自愿领取税前1万元的月薪。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4月1日,郁亮被举报操控万科存在涉嫌非法设立类金融机构发放高利贷、欺瞒股东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等问题。4月2日,万科A股、H股双双大跌,“万科”相关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榜,创出四年来盘中最大的跌幅。
回首昨日,曾经的房企巨头们,或轰然倒下下,或风雨飘摇,或状况百出。曾经与“亚健康”房企有过战略合作关系的陶企,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商票逾期纠纷之中,大呼踩雷。
保、中争霸
央国企迎来春天
克而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TOP100房企2024年1—3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7792.4亿元,同比下降47.5%。约9成百强房企累计操盘金额同比下滑,超百亿的房企只有16家,而2023年同期有34家,2022年同期为40家。
2024年1—3月房企销售榜TOP100中,保利和中海争夺第一的位置,季度销售全口径金额均超过了600亿元;TOP10名单中的万科、华润、招商、建发、绿城,也都有着国央企背景。有行业人士预测,民营房企从大崛起到如今的大调整,眼下将迎来央国企的春天。
有人说要想预判一个房企未来还有多少发展空间,观察其拿地的态度就知道。2024年第一季度,央国企们在土地市场明显表现得更加积极。
1—3月份,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建筑面积1.44亿㎡,成交规模同比上涨7%。第一季度百强房企拿地金额TOP10中,有5家房企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华润花了171.9亿元,绿城花了125亿元,滨江花了124.8亿元,中建花了122.9亿元,铁建花了119.8亿元。
在精装房大规模普及的当下,拿地意味着会有建设,建设便意味着有用砖需求。一家具备“销售情况良好”、“拿地规模可观”两大特征的房企,不仅是消费者心中值得信赖的开发商,也是材料商们梦寐以求的合作伙伴。
除了商品房,保障性住房也是未来陶企的重要机遇。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超过8000万套。而今年政府的工作会议上,又再次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可见市场需求还会进一步释放。
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房地产行业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活下来”的房企才有机会参与竞争,而一向稳健经营的央国企显然更具备优势。而合作的房企暴雷风险系数变低,陶企的老板们晚上也能睡个安稳好觉。
\\\\\\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陶瓷人会说,当你为了业绩四处奔忙的时候,但凡有一丁点的合作可能都不会放弃,何时有过选择合作对象的机会呢?你嫌利润低不做,同行亏钱也要做;你嫌有风险不做,同行垫资也要做。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可更残酷的事实是,2021年房企大面积暴雷的惨痛教训,如今已经没有哪家陶企可以扛得住“再来一次”了。因此只能寄希望于深度洗牌之后的房地产行业,早日还陶瓷人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消费市场。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